1947年11月6日之夜,晋察冀野战军向石家庄展开了全面攻势。
这座被誉为可抵御三年之久的城池,国民政府在此构筑了6000余座碉堡,并设置了三重防线。
经过激烈的战斗至11月12日,守军全军覆没,师长刘英亦在核心指挥所不幸被俘。
这一战,彻底将晋察冀地区所受的闷气一扫而空。
未曾料想,最终的结局竟会如此......
01
提及晋察冀野战军,其于1947年以前确实历经了一段颇为艰苦的岁月。
自1946年内战爆发之际,他们便开始遭受领土的丧失。张家口与承德相继落入敌手。当时,兄弟部队中流传着一种观点,认为晋察冀的军队擅长游击战,却难以胜任大规模的正面交锋。
这番议论传入晋察冀战区的指挥官耳中,不禁令他们感到压力倍增。面对一支由22万余人组成的庞大部队,一时间却难以打开新的局面。司令员杨得志与政委罗瑞卿,心中焦急万分。
急则出错,出错遭人轻视。
至1947年十月,时机终于降临。东北战事正酣,国民党当局从华北调动了六个师的兵力以支援战场。华北地区由此出现兵力空虚,晋察冀部队便趁此良机展开行动。
10月11日,敌军对徐水发起了猛攻。石家庄国民党第3军军长罗历戎见状,急忙率领约1.4万精锐部队向北疾驰,意图进行救援。罗历戎自视甚高,坚信晋察冀主力悉数集结于徐水,距离清风店相距150至250公里,因此断定我军无论如何也难以及时赶到。
他岂料,晋察冀的部队展开了一场昼夜不停的急行军,硬是抢先一步抵达了清风店。待罗历戎筋疲力尽地抵达时,却发现自己已被围困。
1947年10月22日,清风店战役宣告落幕。在此次战役中,国民党第3军的1.3万余名士兵被悉数歼灭,罗历戎亦落入了我军的俘获之中。
这场战役终于为晋察冀赢得了荣誉。中央军委特地发来贺电,赞誉其为“创造晋察冀歼灭战的新辉煌记录”。
军区领导层并未感到满足。在司令员聂荣臻的助力下,野战军司令杨得志及第一政委罗瑞卿等人经过商议,考虑到清风店战役已结束,石家庄现已成为孤立之城,便讨论是否应乘胜追击。
有人忧虑,石家庄城池难以攻克,国民党势力经营已久,其防御设施固若金汤。
聂荣臻果断决策,下令出击!恰逢10月22日,他即向中央军委提交报告,力主“乘胜攻克石门”。
翌日,即10月23日,中央军委迅速作出回应,予以批准。
这一批准,顿时让晋察冀全域洋溢着激动之情。经过一年多的压抑与屈辱,众人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、一展雄风的机会。
02
昔日石家庄被誉为“石门”,地处平汉、正太、石德三条铁路的交汇之地,成为沟通华北、山东、山西、河南的交通要塞,享有“南北通衢,燕晋咽喉”的美誉,也是国民党在华北的战略要地。
日本投降之际,国民党迅速占据了此城。自1945年至1947年,历时两年有余,日方与国民党在此地构筑了三道防线,密集地搭建了超过6000座碉堡。国民党中央社曾自豪宣称:“石门防御固若金汤,凭借此等优势,足以坚守三年之久。”
最外围是外市沟防线,绵延超过三十公里,其深度堪比两层楼之高。沟壑底部密布尖桩与地雷,而沿沟两侧则构筑有岗楼与电网,形成“三步一岗,七步一哨”的严密防线。此外,千余座明碉暗堡构筑起一张密集的火力网络。
第二道防线乃内市沟,实为关键所在。此沟壑深邃,碉堡构筑坚固,且辅以一条绵延25公里的环城铁路,装甲车辆可随时进行巡逻与支援。
最内层是市区核心的防御阵地,国民党第32师师长刘英的指挥所便位于大石桥之下的隐蔽处。他竟将大石桥改造为一座由钢筋水泥构筑的巨型堡垒,意图作最后的坚守。
即便守军仅剩刘英的第32师及少数保安队,总兵力不过两万余人,然而依托这些坚固的防御工事,心中仍旧感到几分踏实。
03
晋察冀野战军此次决心已定。
战前的准备工作精细入微,令人咋舌。全军将士纷纷研究地形,挖掘战壕,苦练攻城技巧。广大民众也积极响应,纷纷运送粮食、转运伤员,仅担架就预备了超过一万副。聂荣臻下达严令:“若战,必战至彻底歼灭敌军!”
1947年11月6日晨,战事爆发。
晋察冀野战军不再如往昔那般勇猛直冲,转而采纳了创新的战术——实施土工作业。战士们借助夜幕的掩护,排成一线,如同挖掘地道一般,将交通壕延伸至敌军碉堡的近前。
国民党士兵目睹解放军壕沟的日益迫近,却徒劳地试图用枪炮射击,却总是无法击中目标,只能焦急地徒劳无功。最终,解放军的突击队沿着壕沟直扑外市沟的碉堡底部,投放了炸药包。
“轰”的一声巨响,一座碉堡瞬间腾空而起。随之,一座座碉堡相继倒塌,至11月8日,首道防线已土崩瓦解。
04
突破内市沟乃真挑战。
刘英焦急万分,亲自奔赴前线指挥作战,甚至调动装甲车沿铁路线进行反击。在战斗最为激烈的阶段,一处战略要地被双方反复争夺,竟达十余次之多。
晋察冀的战士们眼中燃烧着炽热的战火。其中一位班长,名叫王桂森,他率领全班英勇抵抗,成功抵御了敌人多次的猛烈反攻。直至阵地上仅剩他孤身一人,他仍坚持投掷手榴弹,誓死捍卫着战场的突破口。
11月10日,内市沟裂开一道巨大的缝隙,解放军如同潮水般涌入市区。
眼见大势已去,刘英便藏身于大石桥下的坚固工事之中,意图负隅顽抗。然而,他未曾料到,解放军早已掌握了其指挥部的确切所在。
11月12日拂晓,解放军迅猛出击,直捣大石桥指挥部。刘英连成员未及逃逸,便在指挥部内束手就擒。守军随即陷入混乱,纷纷选择投降。至上午11时,石家庄全城落入解放军掌控之中。
05
这一战,终将晋察冀一年积压的憋屈之气一扫而空。
石家庄,作为解放军攻克的初始大城市,树立了城市攻坚战的典范。毛主席特地下达电报,称赞此举为“夺取大城市之创举”。
尤为关键的是,晋察冀野战军最终彰显了其实力,不仅擅长游击战,更能在硬仗和大战中展露锋芒。自此,华北战场的主动权已完全落入解放军之手。
被誉为可坚守三年的石家庄,终究在六日之后易主。这一消息传至南京,蒋介石怒不可遏,拍案而起,然而一切已成定局。
晋察冀的战士们自豪地挺起胸膛宣告:我们不仅擅长游击战,更能攻克山头,展现胜利的荣光!
恒汇证券-中国十大股票软件-买股加杠杆-十大优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