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往今来,思想家、政治家所推崇倡导的廉政理念和思想,多有相通之处,那就是公正严明、不徇私情、以德服众。《荀子·不苟》中描述:“公生明,偏生暗。”意思是说公道正派就能明察事理,偏听偏信就会晦暗不通。“公生明”常被古代官吏作为“座右铭”。
到了明朝,山东泰安知州顾景祥将其改为“公生明,廉生威”,并刻碑自律。山东巡抚年富用楷体书写了《官箴》并刻在石头上,时时以此自律,远离贪腐,最终年富也不负众望,成为一代清明官吏,被世人景仰称颂。
“公生明,廉生威”就是告诉为官者,为官公正才能营造清明的政治生态,清廉为官,才能在老百姓中树立威信。时至今日,“公生明,廉生威”仍然被我们的党员干部视作为政之要和立身之本。
在观看影视作品的时候,我们经常看到,古代公堂之上悬挂着一块牌匾:“正大光明。”历史上,执法公正、为政清廉、流芳百世的故事很多,清官廉吏也举不胜举。当政者只有顺应民意、公正廉明、为民解忧,才能让自己的政权稳固,才能让群众安居乐业。
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,历朝历代,统治者都一向注重“吏治”,而“吏治”本身,又时时刻刻和“廉”与“腐”相互关联、相互交织。廉兴吏治、腐生吏废,这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被实践充分检验的一个规律。
展开剩余67%公正廉明是党员干部的基本准则,也是社会赋予的职责与使命。但仍有部分干部信奉 “有权不用,过期作废”,将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。他们人前空谈道德法纪,背后却干见不得人的勾当;要求他人守纪不越线,自己却搞特权、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。若不及时收手,必将受到正义审判,沦为阶下囚遭世人耻笑。因此,党员干部须时刻警惕,树立正确三观,杜绝不正之风,做到 “心房常自扫,杂物勤去除”。
文章内容节选自《党员干部廉洁修养镜鉴》
《党员干部廉洁修养镜鉴》
作者:杜刚,郭亚东
出版社:人民日报出版社
借阅地址:长沙市图书馆四楼社科文献借阅室D261.3/197
本书是党性修养读物,旨在让党员干部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,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严守纪律底线,远离违纪红线。警醒全面到位,阐释深刻精到,是党员干部学习党规党纪、规范言行、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的生动教材。全书从牢记为政之德、坚守清廉之志、严守法纪党规、坚定反腐决心、推动家庭廉洁等方面,旁征博引,思接古今,有理有据,深入浅出为党员干部建言献策,帮助党员不断向上向善,坚守党的精神、始终牢记党的责任。
来源 | 长沙图书馆·采编部
供稿 | 余志钢
初审 | 奉永桃
终审 | 陈卓
编辑 | 金帅岳
本号由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
本馆法律咨询顾问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张鹏律师
长沙图书馆在哪里
友情提示
自驾读者请于9:00之后由园区4号岗亭进入。
乘车路线
路线一:乘520路、804路至滨江文化园站。
路线二:乘2路、283路、111路至北辰时代广场站。
路线三:乘11路、106路至三馆一厅站。
路线四:乘地铁1号线至北辰三角洲站(1号出口)。
发布于:北京市恒汇证券-中国十大股票软件-买股加杠杆-十大优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